华能35万千瓦风电项目明年在吉林达产
当我身处病床的边缘位置时,压力感应装置能够及时提醒,发出警报,从而防止我跌落。
传统工业基地寻求高端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新机遇。今年3月27日,该省出台了《重点产业链培育激励方案》,聚焦产业链企业培育、关键环节招引、协作配套强化、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4大领域,从山西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统筹安排资金,对重点产业链培育给予支持,最高奖励3000万元,有效提升重点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2022年以来,山西全力实施全产业链培育工程,推行链长制,培育引进一批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建链补链强链,提升本地配套率,增强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新登记市场主体103.8万户,增长1倍。据了解,世界智能大会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网信办、中科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自2017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6届,已经成为世界智能科技领域学术交流、展览展示、开放创新、深化合作的顶级盛会。2022年,我省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达812亿元,为历年之最。涉税市场主体182.1万户,增长32.1%
据了解,世界智能大会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网信办、中科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自2017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6届,已经成为世界智能科技领域学术交流、展览展示、开放创新、深化合作的顶级盛会。传统工业基地寻求高端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新机遇。目前,粤科金融已经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基金管理体系,共管理基金161支,基金总规模800亿元,实缴488亿元。
5月20日,粤科金融集团将携手广东省风险投资促进会、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中国投资协会创投委等单位合作举办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风投创投高峰论坛。此外,广州白云也已经落地创投联合体,肇庆和惠州还在谈,未来这种模式将在全广东省铺开。以前,创投机构在筛选项目时,以企业未来是否能IPO上市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总实缴规模362.20亿元,实现财政资金放大5.4倍(财政实缴67亿元)。
一是创新发展理念,拓展创投业务边界。我们以粤科金融大厦为主体集聚创投头部机构、基金LP/GP公司、金融机构等外部资源,搭建粤科创投沙龙科技金融信息街粤科发布等资源对接服务平台,将全省资源集聚起来,提升协同赋能效应。
三是我们能够发挥资本的撬动作用,整合行业资源,在社会上取得了很好的认知和信誉,央企、省级国企、各地市等先后找粤科合作基金和项目,能够为科创项目全方位导入资源。粤科金融源自于风投、立足于创投、壮大于产投,面对市场竞争和行业格局转变,我们坚持以创新为抓手,不断创新发展的理念、业务的模式、行业的品牌和退出的通道,来强化创投主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新发展、新跨越。这使得我们投资企业的边界进一步拓宽,利于自身业务及创投行业的发展壮大。其在国内率先提出创投联合体的业务模式,并推动建设产投联合体、投后赋能联合体。
近期,我们正积极探索推动跨境基金合作和项目引进落地,与新加坡方面合作组建基金,将国际创新技术成果、人才及资金资源引入广东。通过建立募投匹配、利益分配等机制,提升业务联动和利益捆绑。一是推动平台化,强化创投集聚效应。5月18日,粤科金融董事长林浩钧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说。
如今,当创投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洗牌不断加剧,粤科金融坚持求新、求变,开启新发展、新跨越。随着资本市场注册制的全面推开,创投项目不但只限于上市退出通道畅宽,也有必要创新退出通道,激发创投的活力。
对内做强集团军和子弟兵,发挥业务协同的最大合力,提升创投整体效能。我们正全面发挥风投创投产投优势,将创投产投业务生态化,构筑科技+金融+产业生态圈,实现资源共享、产业协同、区域联动,汇聚起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合力。
二是对接拓展融资渠道。同时,科创投资、科技产业、科技支持、产融运营四大业务板块联动,形成科技+金融+产业生态圈,实现服务科创项目的整体效能最大化。在大约两个月前,粤科金融正式乔迁至粤科金融大厦,集团创新发展的新蓝图正徐徐展开。为被投企业对接行业资深专家,为企业内部项目开展分析、提出框架性建议。联合省风促会、私募基金协会、深交所等机构开展多形式的投融资对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对重资产投入一定要有市场思维而不是管理思维,不是简单地划一块地、挂一个牌产业园区就成立了。
同时,在活动上,广东省风险投资促进会将联合南财21世纪创投研究院隆重发布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风投创投竞争力研究成果,敬请关注。但现在,我们要由原来的唯IPO论,转到以创造价值为评判项目的核心标准。
资源整合方面,粤科金融变单打独斗为组团式服务,带着创投机构、金融机构、产业资本、高校科研院所、工程建设方等一起为地区产业发展赋能,将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资源集聚起来,通过资源整合达到经济增量做大、存量做优的效果。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粤科金融在国内率先提出创投联合体业务模式。
基金累计投资项目624个,投资金额236.79亿元,培育IPO上市公司78家。通过4+N模式,以再贷、担保、租赁、资管等业务为支撑,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投后赋能联合体探索产品联合开发、授信联合协作的机制,通过金融+园区+产业集群及投贷联动投担联动投租联动等运营模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差异化、一站式金融服务。
同时,我们通过粤科科技金融信息街,将全省创投基金行业资源引进来,构建各界共谋共建共享的基金和项目库,让基金和项目在粤科平台展示、对接和撮合,让交易渠道更加畅通、退出更加便利。由我们面向全国,根据某一个地市的行业特色,提出成立联合体去跟地方政府进行创投业务的对接。三是多角度提供金融赋能。预计十四五期间,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累计超过 3000户次,投资金额超过200亿元。
粤科金融二十多年的发展史,凝聚着中国创投行业的发展缩影。中山、广州白云拟投项目79个、投资金额111亿元,通过以投促引带动地区招商引资。
三是创新行业品牌,助推创投融合联动。珠江南岸、琶洲新区,深色外墙与金色玻璃幕墙交织的粤科金融大厦拔地而起,在一众错落有致的楼宇中极具辨识度。
粤科金融不单要自己发展好,更要发挥平台作用,带动行业整体发展。同时,粤科金融为企业提供一系列投后赋能,快速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和内涵价值。
一是聚焦广东省二十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投资项目已覆盖其中的17个。我们正打造涵盖管理面、运营面、参与面和引流面的一体化业务数字平台,通过发挥粤科的国企公信力、行业引领力、资源集聚力等优势,计划把数字生态服务平台作为智慧粤科的一大亮点,推动自身信息化系统接入省直厅局、地市政府、金融机构、LP/GP相关信息库和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省股权交易平台,线上实现项目信息发布、尽调信息共享、募投对接撮合、基金份额交易等功能,更好引领广东省创投行业向上跃升。我们引进了股权交易中心,探索推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为基金退出打造新的通道。在本次专访过程中,林浩钧还分享了粤科金融的投后赋能实践、粤科产业园区的运营经验,以及在大湾区发展机遇面前,粤科金融的创投引领效应。
《21世纪》:粤科金融近年来还成立了粤科产业园,在产业园区的运营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如何不断提升效能?林浩钧:产业园是粤科科技产业板块的重要一环。发挥国际、国内双循环优势,拓展国际合作,用好粤科香港投资平台,拓展基金和项目全球化布局。
以前,创投机构主要停留在一对一的单打独斗模式。特别是基金围绕四个聚焦,在支撑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和科技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是促进协同化,提升创投整合效能。近年,S基金交易被看作是帮助行业走出流动性困境的创新方式,具有降低盲池风险、缩短回报周期、控制投资风险、有机会享受折扣优惠等优势,我们也在积极探索组建S基金,实现新老基金接替和资金有序流动,让基金真正活起来。